(702921)
|
|
非凡人生:季羨林先生 Fei Fan Ren Sheng: Ji Xian Lin Xian Sheng
作者: 王樹英
登入後可上載此產品的圖片.
|
產品內容 |
內容:
季羨林先生是北京大學著名教授、梵文學家、印度學家、佛學家、翻譯家、教育家等,他精通六七種外語,博古通今、著作等身、享譽國內外,是國內外少有的專家、學者,受到世人的欽佩和景仰。一提到他的名字,很多人都熟悉,知道他學識淵博,德高望重。但是,他等身的學術著作,除有關學術界人士外,鮮為人知。“他到底是做什—麼的,是怎樣一個人?”不少人並不清楚,至今他已過耄耋之年,而不認識他的人還認為他“年輕”,這是從他的散文中感受到的。前些年學生在路上與他相遇,不認為他就是季先生,因看上去他年事已高,誤認為是重名,還有另一個人,如此等等,鬧出不應有的笑話。我們每當想起這類笑話,總感到遺憾。作為季先生的學生、同事和對他有所了解的人,有責任、有義務對他作些介紹,否則心?不平靜。我們力所能及地就季先生的主要科研成果和他的為人,扼要地給以介紹,並附有適量插圖,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。
季羨林先生簡介:
季羨林先生於1911年8月生於山東省清平縣(現改為,臨清市)農民家庭。因家庭貧寒,他於6歲離開父母,背井離鄉,往濟南依靠叔父為生,在那?讀完小學、初中和高中。1930年高中畢業後,考入北京的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,1934年畢業,獲文學士學位,回濟南母校任省立濟南高中國文教員一年。1935年被錄取為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。是年秋赴德國,入哥廷根大學(Gottingen),學習梵文、巴利文、吐火羅文等。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。1946年回國,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。解放後仍任原職,北京大學授予他“終身教授”的榮銜。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,同年加入共產黨。1978年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、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,1984年研究所分設,改任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等。先後兼任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、中國南亞學會會長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、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等幾十個職務。歷任第一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自1954年起,當選為第二、三、四、五屆全國政協委員,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。2003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士。
從中學時代起,他就開始學習寫作,也曾翻譯過一些歐美文學作品。上大學後,學習西方文學,以英文為主,輔之以德文和法文。除學習必修課外,還選學其他一些與印度有關的課程。
1935年到德國後,他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料條件,在德國老師的認真教授下,學習印度古語梵文和巴利文,後來又兼學吐火羅文和吠陀。在當時艱苦條件下,學習和研究十年之久,為他後來的研究工作,打下了良好而堅實的基礎。
季先生留德十年,學成回歸,報效祖國。1946年回國後,他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並被任命為東語系主任,開始艱苦創業,組織隊伍,辦起了東方語言文學系。從此,他勤於科研、忙於政務,兢兢業業。1946—1949年三年間,共寫各種體裁文章40餘篇,在各報刊上發表,其中學術論文有13篇。諸如《從中印文化交流談到中國梵文的研究》、《佛教對於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》、《浮屠與佛》、《列予與佛典》等等,這些文章,是季先生大量研究工作的開始,論文水準之高,使中國學術界大為震驚,始知中國有季羨林其人。
早在德國留學時期,季先生就對中印文化關係研究深感興趣,做過一些研究,寫過一些論文。回國後,他進一步研究並撰寫文章,匯成集子,名之曰《中印文化關係論叢》,於1957年出版。到20世紀80年代初,他又分別用德文、英文和中文寫過一些論文,令人折服,後編輯成冊,書名為《印度古代語言論集》,於1982年出版後,深得學術界的好評,謂之“非常人所能企及”。
幾十年來,季羨林先生參加過無數次國際會議,到過世界上許多國家。其中先後出訪印度數次,訪問的時間也長、考察的地方也多,有關印度的專著、譯著和散文,他寫得也最多。除上述外,主要著作還有:《印度簡史》、《1857—1859印度族起義》、《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》、《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》、《羅摩衍那初探》、《季羨林佛教學術論文集》、《中印文化交流史》、《糖史》、《天竺心影》等等。季先生的這些著作,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。
|
|
(702921-0501)
|
非凡人生:季羨林先生
[Books]
(日期:2007-01-12)
售價($):
HK$103
(US$)
發行商:新世界出版社
產品語言: 簡體中文
國際書碼: 7801876873
出版年月: 2005/05/01
印刷版次: 1
字數: 150000
Nil
|
購買
|
|
|
參考匯率: US$1 = HK$7.8 RMB$1 = HK$1.1
|
|